足球投注APP

推动足球投注APP 高质量发展  奋力争创全国一流

联系我们

028-86203100

爱读 I DO周末阅读分享会 | 如何应对孩子各种情绪与行为,做到有效的亲子沟通?

发布时间:2025/07/10

7月5日,爱读IDO周末阅读分享会2025年第五期——“如何应对孩子各种情绪与行为,做到有效的亲子沟通”活动在KidsWinshare文轩亲子书店mini剧场温情落幕。本次活动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,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、北京联合天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、北京光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KidsWinshare文轩亲子书店联合承办,共青团锦江区委员会、锦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、成都市红领巾阅读学院共同协办,为现场家长搭建了一座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沟通桥梁。


活动以“孩子的情绪信号”为切入点,主持人在开场时分享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:近年来,学龄期儿童情绪问题发生率逐年攀升,约有68%的家长承认无法准确识别孩子的情绪需求。当屏幕上打出“忽然孩子不笑了”这行字时,现场不少家长露出了感同身受的神情——这正是当下许多家庭面临的真实困境。




作为《忽然孩子不笑了》的作者,于德志老师结合自己10余年的心理服务经验,用生动的案例解析了孩子情绪背后的心理逻辑。“当孩子说‘我不想上学’时,他们真正想说的可能是‘我在学校感到孤独’;当孩子摔门而去时,其实是在呐喊‘请看看我的痛苦’。”他特别强调,家长常见的“讲道理”“贴标签”等回应方式,往往会切断与孩子的情感连接,“有效的沟通始于倾听,而倾听的前提是放下预设,像破译密码一样解读孩子的情绪语言。”


拥有17年临床经验的心理治疗师侯文君则老师从专业角度补充道:“孩子的情绪爆发如同火山喷发,表面是激烈的行为,底下是积压已久的情绪熔岩。”她现场演示了“情绪命名法”:当孩子愤怒时,家长可以说“我看到你现在紧握拳头,是不是感到很委屈?”这种具象化的表达能帮助孩子建立情绪认知。针对家长普遍头疼的“手机依赖”问题,侯文君提出“替代满足”方案:用亲子共读、户外探索等高质量陪伴,填补孩子的心理空缺。


在互动环节,一位母亲哽咽着讲述了孩子厌学的经历。于德志老师耐心引导她发现:孩子每晚失眠的背后,是对“必须考第一”的过度焦虑。“就像给气球不断充气终会爆炸,我们要学会给孩子的情绪松绑。”他建议家长建立“情绪急救包”,通过绘画、沙盘等非语言方式,让孩子安全释放压力。侯文君则补充了“身体接触沟通法”,当孩子拒绝交流时,一个拥抱、一次牵手可能比千言万语更有效。




谈及《忽然孩子不笑了》的创作初衷,于德志老师坦言是源于上千次家长咨询中的共同困惑:“很多父母爱得深沉却不得其法,就像手握指南针却看错了方向。”这本书通过28个典型案例,拆解了从“情绪识别”到“有效回应”的完整沟通链条,书中“先处理情绪,再解决问题”“用好奇代替评判”等理念,在活动现场引发强烈共鸣。


两个小时的对谈中,嘉宾们还针对“休学孩子的家庭支持”“青春期叛逆应对”等具体问题给出实操建议。当有家长问“如何面对孩子的沉默”时,于德志老师的回答令人印象深刻:“有时候,陪伴的沉默比语言更有力量。就像在黑夜里,我们不必强迫孩子走出阴影,只需安静地陪他待着,让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。”




活动结束后,有家长仍久久不愿离去,围着嘉宾请教具体问题。一位父亲说到:“原来孩子的每一个异常行为,都是在向我们呼救。这场分享让我明白,好的亲子关系,始于听懂孩子没说出口的话。”